宁阳县“警司联调”工作机制”
为提升处理各类民间纠纷的专业性水平,及时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各类矛盾纠纷。近年来,宁阳县依托社会资源化解矛盾纠纷,创新建立了融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于一体的“警司联调”工作机制,“警”指派出所基层民警,“司”指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。通过该机制把公安机关的治安调解与司法机关的人民调解结合起来,高效快捷处理各类行政、民事等警情纠纷,实现了矛盾化解与警力释放“双赢”,有效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。

图说:与当事人单独谈心
一、背景
当前,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、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深化,同全国各地形势一样,宁阳县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也正处于高发时期且多元化、复杂化特点日趋明显,对现有的公安单打独斗、唱“独角戏”的矛盾纠纷处置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。主要表现在:一是矛盾纠纷量大面广且总量不断攀升。近年来,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,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,同时,也使群众形成了“有任何困难都找警察”的惯性思维,群众一旦有了纠纷不去找村居干部等基层调解组织,而是直接拨打110,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解决。在基层派出所的110接处警中,诸如夫妻矛盾、邻里矛盾、土地边界划分、赡养老人、噪音扰民等“鸡毛蒜皮”的纠纷占据了绝大部分,在基层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严重牵扯了民警的时间和精力,已经成为困扰公安基层工作的一大难题。二是矛盾纠纷有可能激化为治安刑事案件。民间纠纷虽然因小矛盾引起,但是一旦没解决好或者处理不当,就极有可能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。特别是一些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等事件在农村经常发生。因此,妥善处理好民间纠纷,能够有效控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,确保农村社会面的稳定和群众的安定和谐,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民警的工作压力。三是隐藏着很多不安定、不确定因素。在形形色色的民间纠纷中,因群众的法治意识淡薄、维权措施不当、诉求渠道不畅等客观因素的存在,以及“小闹小解决、大闹大解决、不闹不解决”的风气影响,看似很小的纠纷,一旦处置不当或不及时就极有可能引发各种群体性事件发生,给公安处置工作带来被动,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。四是调处机制不够健全,有些处于“三不管”状态。当前矛盾纠纷的诉求表达机制、相关法律、法规、政策还不配套,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、“踢皮球”现象较严重,对一些已经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,嘴上喊处理,行动上不迅速,方法上不得当,导致公安机关一家“单打独斗”,疲于应付。而且,面对一些历史遗留的“疑难杂症”,基层民警在处置时往往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且一旦稍有不慎,就会把矛盾的对立面推向公安机关及其民警,造成民警的“不作为”、“慢作为”,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投诉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在宁阳县委政法委的组织协调下,公安机关、司法机关联手,建立了“警司联调”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对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感知化解,有效维护全县社会稳定。

图说:有条不紊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三“实”举措,做好警司联调工作保障。一是把组织建“实”。宁阳县13个乡镇(街道)均成立了由乡镇(街道)分工负责同志任组长,派出所所长,司法所所长任副组长的警司联调领导小组。同时,配套制定了联席会议、案件移交、信息通报等5项工作制度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二是把责任砸“实”。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》,将各类矛盾纠纷根据案件性质进行分类,并根据分类确定纠纷调解主导方和配合方,进一步明确参加调解人员。三是把保障做“实”。根据工作需要在各乡镇(街道)均建立了警司联调办公室,配备了办公设备,并开发建立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,做到每案一档,确保调处的每起案件都有章可循、有档可查。同时,积极对上申请办公经费,根据任务量进行工作补助,并根据案件调解完成情况进行适当奖励,充分调动“警司联调”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。

图说:强调贯彻落实
(二)三“定”措施,开展矛盾纠纷常态排查。一是警情定向研判分流。对由110接警、群众报案等方式汇集到公安派出所的纠纷警情,由民警先期进行处置,固定相关证据。根据警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,对属于因民间纠纷、家庭矛盾等因素引发的警情,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,由出警民警和派出所所长签字后移交警司联调办公室进行调解处理。二是每月定期全面排查。围绕拆迁征地、企业经营、涉法涉诉等方面,联调小组每月定期对辖区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“大摸底、大排查”。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,由警司联调小组进行分流交办。三是敏感时期定向排查。针对重大活动、重要节庆和敏感时期,对一些突出的不稳定因素,指定专人集中精力进行针对性的排查,及早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和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,真正做到底清数明。今年以来,宁阳县警司联调小组先后组织集中排查10次,专项定人排查12次,共排查各类民事纠纷450余起,排查治安纠纷58起,消除不稳定因素30余件。

图说:以和为贵
(三)三“策”并举,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。一是普通纠纷用好“主调”策。针对普通民事纠纷和邻里纠纷,联调小组办公室根据纠纷性质,合理确定一名“主调人”,其他人员予以配合,采取包受理、包调解、包落实、包文书制作、包回访的“五包”工作法,坚持“以情感人,以理服人”的工作思路,在查清事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,让双方当事人理性面对矛盾,全力化解矛盾。今年以来,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90余件。二是重大纠纷用好“会商”策。对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,联调小组对案件及时进行集体研究会商,从不同角度对纠纷进行分析,找准问题结症和调解切入点。在开展调解时,邀请“两代表一委员”和村干部参与,凸显调解工作公平公正,增强法理的说服力,最终达到消除矛盾、化解纠纷的目的。今年以来,先后成功调解婚姻礼金、土地转让、老人赡养、民间借贷等方面的重大疑难纠纷97件,同时成功化解了一批陈年积怨,赢得了当事人的好评。三是定纷止争用好“暖心”策。工作中,对矛盾纠纷坚持不仅扬汤止沸,更要釜底抽薪。对调解完毕的矛盾纠纷,按照“谁调处、谁负责”的原则,逐一对当事人进行回访,了解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满意度,有效处理“解而不和”的问题,做到“化纠纷、查根源、防反复”。

图说:进村入户走访化解矛盾
三、取得的主要成效
一是提高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。以警司联调工作为桥梁,推进公安、司法、乡镇(街道)综治办联调联动,形成纠纷调处工作合力,对发生在群众中间的大量的矛盾纠纷,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化解,有效防止了转化升级,打牢了维护稳定的根基。
图说:群众赠送锦旗致谢
二是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。通过开展警司联调,既解决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“吃不饱”的问题,也有效缓解了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数量多、任务重的问题,让民警从纷繁复杂的调解工作中解脱出来,把更多的警力和精力投入到打防管控主业中。
三是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。通过警司联调,一大批矛盾纠纷迎刃而解,有效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公平正义,赢得了群众的好评。今年以来,共接受群众致谢锦旗27面,感谢信17封。